前言
Cimatron E軟件是以色列Cimatron公司的CAD/CAM/PDM產品,目前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,尤其在模具行業(yè)。該軟件利用工程數(shù)據庫集成了設計、工程圖和裝配、電極設計、模具設計、數(shù)控編程加工等多個模塊,為模具設計、制造提供了一體化解決方案。
手機上蓋外形復雜,并有多處倒勾,是一典型注塑件。下面以此零件為例,簡單介紹Cimatron E環(huán)境下注射模的設計與加工編程。
2 模具設計
借助Cimatron E系統(tǒng)提供的注射模設計專家系統(tǒng)Mold Design,用戶可以完成完整的模具設計,包括幾何造型、分模設計、加載凸凹模、標準模架和標準件調用、非標準件設計與子裝配體設計、定位設計、冷卻、注射、頂出機構、工程圖及BOM表輸出等功能。MoldDesign是基于三維參數(shù)化實體造型的解決方案,它實現(xiàn)了模具三維設計的自動化,可完成所有單個零件、部件組件及標準件的設計和加載裝配,可以方便地將對模型分成型芯、型腔、滑塊和鑲件。
2.1幾何造型
利用幾何造型系統(tǒng),在計算機中生成注塑制品的幾何模型,這是注射模結構設計的第一步。由于注塑制品大多數(shù)是薄壁件,且又有復雜的表面,因此,常用曲面造型的方法來產生制品的幾何模型。Cimatron E具有強大的曲面造型及修改功能,能滿足復雜曲面的設計要求。在Cimatron E環(huán)境下,手機上蓋的設計結果如圖1所示。內腔有倒勾4處,圖1b圓圈里的部分可以用拔模檢測功能檢測倒勾。
圖1 手機上蓋的幾何模型
2.2分模設計
在
注射模中,型腔用來生成制品的外表面,型芯用來生成制品的內表面。由于
塑料的成型收縮率,
模具磨損及加工精度的影響,制品的內外表面尺寸并不就是
模具型芯型腔面的尺寸,兩者之間需要比較復雜的換算,因此,良好的分模設計直接影響著產品的最終成型。 Cimatron E提供了方便、快捷的成型收縮率輸人、拔模角分析、倒勾分析工具、模擬分模過程等一系列分模工具,與高級曲面功能無縫集成,便于復雜分型面的生成。Cimatron E的分模不必區(qū)分曲面、實體,針對存在縫隙、破面的圖素,照樣可以進行分模。
手機上蓋是一典型的殼體類零件,內腔存在4處倒勾,在Cimatron E環(huán)境中對其上、下兩個方向分模,得到型腔和型芯后,對于零件中存在的倒勾部分,利用曲面的斷開功能,先將其從整個零件中斷開,然后設置新的分模方向,將倒勾部分曲面分別附屬到新的方向上去。對于局部不合理的曲面,利用曲面斷開、導動、混合等特征指令對其進行處理,然后將其分別附屬到合適的方向上,最終輸出
模具部件如圖2所示。
圖2 模具部分
2.3 標準模架調用
Cimatron E提供了強大的參數(shù)化設計的標準件生成工具,同時提供通用的標準
模具庫。所有的標準件庫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優(yōu)化和定制成用戶自己的標準件。本例加載模架的規(guī)格為9PlatesB (190mm x246mm ),如圖3所示,在設計過程中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模架的部分模板尺寸設計有誤,可以很方便地對模架的各部分尺寸進行修改,甚至可以重載模架。
圖3 標準模架調用
2.4澆注系統(tǒng)設計
Cimatron E提供了如噴嘴、定位圈等標準件,通過載人標準件,很方便地完成如噴嘴、定位環(huán)等的定位放置。如果標準件不符合用戶的尺寸要求,通過編輯標準件參數(shù)得出用戶定制標準件。用戶只需做出流道線架,定義Cimatron E提供的標準流道形式,系統(tǒng)自動優(yōu)化流道尖端結構(有利于廢料的冷卻和斷裂),可以根據流道草圖進行分類,高效地生成用戶要求的流道。如本例,只需確定定位圈和噴嘴的相關參數(shù),可以從標準件庫中選取或者編輯標準件,載人模架后,畫出其線架,選用系統(tǒng)提供的標準流道結構,設定流道參數(shù)和尖端結構,流道將自動生成。澆口的設計,選定澆口的類型,此處選用側澆口。
2.5冷卻系統(tǒng)設計
Cimatron E的冷卻系統(tǒng)設計功能包含了一系列工具以簡化復雜的冷卻系統(tǒng)的設計。本例只需定義冷卻水道的平面,繪制水道的2D草圖,設定水道的直徑為勸8mm、水道端部延伸量為4mm,就可以生成3D的水道,如圖4所示。水道生成后,直接載人相關冷卻系統(tǒng)的標準件,如插銷、連接裝置、隔板、管接頭等。Cimatron E提供精確的冷卻水道設計工具,確保冷卻水道的設計,并考慮到鉆孔工具的準確形狀,包括鉆孔延伸和鉆孔尖端的特殊設計。
a 上蓋模具動模系統(tǒng);b 上蓋模具定模系統(tǒng)
c 上蓋模具頂出系統(tǒng);d 上蓋模具裝配圖
2.6斜頂機構設計
Cimatron E頂出系統(tǒng)設計提供了一系列豐富的工具。在本例中,首先根據斜頂位置在頂板固定板設計滑塊定位槽,然后設計了導滑塊如圖Sa所示,再根據斜頂和導滑塊設計斜頂導滑部分如圖5b所示。
3 電極設計
在
模具制造過程中,金屬切削加工無法完成的狹縫、尖角或清根部位可采用
電火花加工,因此必須進行電極設計。作為
電火花加工的關鍵部分,電極設計的合理性影響著狹縫、尖角或清根部位、型面等特征的成型及電參數(shù)的選用,而電參數(shù)的選用直接影響加工效率。使用Cimatron E提供的電極設計模塊用戶可以完成電極設計和電極工程圖輸出,實現(xiàn)電極設計、制造、工藝圖檔信息管理的自動化,加速電極的分析、提取、生成和文檔的建立。
電極設計流程依次為抽取放電面、根據加工面抽取電極三維信息、電極毛坯設置(毛坯一般提供圓形和方形)、電極坐標系設定、電極柄設計、電極外圍輪廓的創(chuàng)建、搭接延伸面設計等。系統(tǒng)提供了放電面和電極本體放電間隙設置、新電極設計與工程圖輸出等功能,在已成型電極的基礎上,可以將其存為模板,對于相似特征的電極設計可直接調用模板。此外,系統(tǒng)還可以進行電極模擬加工。
4 數(shù)控編程與加工
Cimatron E在
模具加工領域一直以穩(wěn)定、高效、安全著稱。提供了從2.5軸到5軸的數(shù)控編程功能,提供了從粗加工、半精加工、精加工到清根的全部加工策略。編程過程中,自動識別零件和毛坯,根據
刀具材料、規(guī)格以及工件材料特點,自動定義加工工藝參數(shù),用戶可根據需要進行修改;可根據毛坯、零件的幾何特征,
刀具規(guī)格,刀柄參數(shù),機床參數(shù)進行干涉檢查,保證
刀具路徑的安全;提供了豐富的高速銑削(HSM)策略,比如擺線加工,圓弧連刀,隨形加工,自動分層細化余量,根據切削載荷變化自動調節(jié)進給速率等,通過與后置處理相結合實現(xiàn)樣條逼近、圓弧逼近走刀路徑,提高了加工效率和零件的表面質量。具有刀路軌跡模擬及機床仿真功能;強大的后置處理功能,根據用戶需求輸出正確的機床加工代碼。
該零件結構復雜,細小部位多。同時
模具要求精度高,壽命長,所以使用了較高硬度的材料H13鋼,并且要求數(shù)控加工時做到有足夠的精度,減少手工工作量。所以選用高速
加工中心銑削加工。毛坯為六方塊,六面均已光整。
先在毛坯背面加工4個螺紋工藝孔,將工件固定在墊板上,通過壓板壓緊墊板,將工件固定在機床工作臺上。加工坐標原點定在毛坯底面中心處。
粗加工使用D lOR3mm(直徑為Φ10mm拐角半徑為R3mm的環(huán)刀)的硬質合金刀進行加工,選擇的加工方式為體積銑—環(huán)切,
刀具材料為TiA1N
[1] [2] 下一頁
文章地址:
http://www.yangfine.cn/Article/mjjs/200809/116.html